
186-7439-4669 服务咨询热线

当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定价高、使用预制菜后,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混合了个人情绪与公司立场:既表达个人委屈,又公开财务数据,还准备起诉。这种"混合型回应"非但无法平息风波,反而将品牌推向更深的舆论漩涡。
从公关专业角度看,这种回应方式犯了大忌:将品牌回应个人化,将危机应对情绪化。消费者不会为企业的利润率买单,他们只关心感知价值。创始人计算成本的做法,完全忽略了公关危机的基本应对原则——理解并回应公众关切,而非固执己见。
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服饰品牌的案例。当面临可能波及品牌的舆论危机时,该品牌选择了"不冲突、不炒作、不越界"的保守型公关策略,既表明了品牌价值观,又避免了过度卷入无关争议。
不是所有危机都需要创始人亲自回应。专业的公关团队往往能更客观地评估局势,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。创始人的过度参与,常常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,局部问题扩大化。
优秀的危机公关不是争对错,而是降低品牌损害。西贝后续推出的"罗永浩菜单"和开放后厨举措本是步好棋,可惜被起诉的威胁抢了风头。
桃李面包的案例提供了正面教材:当因"爹味"广告遭批评时,品牌以自嘲方式道歉,巧妙将负面评价转化为品牌亲和力。名创优品同样如此,当产品包装出现翻译错误时,他们用感谢信代替辩解,将危机转化为展示品牌诚信的机会。
在注意力经济时代,创始人IP是企业珍贵资产,但需谨慎使用。如岚图汽车CEO所言,创始人参与社交媒体的目的是建立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渠道,而非成为"网红"。
创始人需清醒认识到:个人影响力应与品牌价值保持适当距离。过度依赖创始人个人魅力,往往会使品牌形象过于人格化,增加不必要的风险。
基于多年品牌公关经验,我建议创始人遵循以下原则:
专业分工:除非经过专业媒体培训,创始人不应成为危机第一发言人。让专业团队处理专业问题。
法律慎行:起诉消费者(即使是网红消费者)几乎从不是好主意。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是对抗关系。
冷静期原则:等待24小时再回应批评。愤怒时发的声,多半会后悔。
保守型策略:有时"不冲突、不炒作、不越界"是最佳选择。
幽默化解:自嘲和幽默往往比强硬对抗更有效。
西贝事件本可成为展示品牌透明度和自信的机会,却因选择对抗之路而使"西贝预制菜"标签深入人心。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品牌形象已经受损。但愿每位创始人都能明白:在品牌公关的世界里,有时候最强的声音,恰恰是选择沉默的力量。学会理性发声,确实是品牌危机管理的第一课,也是最重要的一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