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的舞台并不宏大,灯光也没有刻意炫目。几张高脚凳、一支话筒,背景板上写着“Talk Your Work Out”。就是这样一个看似随意的布置,却让整个公司的人都安静下来,等着看同事们如何把日常的琐碎、工作的酸甜,变成一场笑声与共鸣的盛宴。第一个上台的是财务部的小林。平时她说话慢条斯理,做事一丝不苟,没想到一开口就模仿起老板开会时的口头禅:“大家要有大局观!”台下瞬间爆笑。有人笑到拍桌子,有人笑着点头,仿佛在心里默默补了一句:“对,这就是我们老板。”那一刻,所谓的“上下级”关系被轻轻放下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“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”的默契。
为什么是脱口秀,而不是传统的节目?
传统的舞台往往是表演性质的:唱歌、跳舞、抽奖,大家看得开心,但距离感依旧存在。脱口秀不一样,它的核心是“说”,是用语言去拆解日常的尴尬、吐槽工作的趣事。员工不再是观众,而是讲述者。
这种形式的妙处在于,它让企业文化从“挂在墙上的标语”变成“坐在你身边的同事的故事”。当研发工程师调侃自己和测试部门的“爱恨情仇”,当行政小姐姐分享办公室打印机永远坏在最关键时刻的段子,大家笑着笑着,就把那些平时难以说出口的小情绪释放了。
策划中的小心思
很多人以为脱口秀大会就是“随便讲讲”,其实背后有不少设计。
- 选人:不是谁都能上台,既要有表达欲,也要有一定的幽默感。我们会提前做小范围的试讲,帮他们打磨段子。
- 氛围:舞台布置刻意简洁,避免压迫感。观众席拉得近一些,让台上台下能有眼神交流。
- 节奏:每个人的表演控制在5-7分钟,短而精。中间穿插互动小游戏,比如“谁是公司最会迟到的人”,让观众也能参与。
- 彩蛋:最后安排了一个“神秘嘉宾”——总经理亲自上台,讲了自己第一次做销售时的糗事。那一刻,大家才发现,原来领导也会紧张到说错客户名字。
留下一点思考
脱口秀大会不是万能药,它不能解决所有管理问题。但它能让人短暂地卸下防备,看到彼此更真实的一面。很多企业文化活动追求“宏大叙事”,却忽略了员工真正需要的,可能只是一个能说真话、能被理解的舞台。或许,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:不是喊口号,而是让人觉得“我在这里,可以做自己”。 当笑声在办公室的墙壁间回荡时,那些看不见的信任和归属感,正在悄悄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