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洋天承

创新传播 · 创意内容品牌赋能综合服务商

首页 行业动态

情绪营销,开启品牌与用户信任通道的钥匙浩洋天承 2025.07.18

在2025年,商品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功能本身,情绪价值悄然成为第二属性,深刻重塑了品牌与用户的沟通逻辑。忽视情绪营销的品牌,注定寸步难行。当情绪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驱动力,品牌必须理解其本质:它始于触发用户的“真情实感代入”——让用户产生“与我有关”的强烈共鸣。年轻人渴望品牌能精准表达他们模糊的情绪,如“打工人最强嘴替”或“在演我的精神状态”等热词所体现的认同感。品牌成功的关键,在于蹲下身来,真正看见、聆听和回应情绪,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与生活处境。这不仅是营销策略,更是建立信任的起点。
179048.jpg
放眼现实,情绪消费的现象无处不在,印证了情绪作为“新流通货币”的流通力量。从LABUBU玩偶的全球爆改热潮(如中国风凤冠或卡戴珊风格),到小米YU7汽车3分钟20万大定的奇迹(雷军传递的“你想要的生活”和“尊享”情绪价值),年轻人为“感觉”买单的热情已跨越价格区间,无论是几十元的玩偶还是几十万的汽车。同时,散装江苏的“十三太保”事件(官方玩梗如南京发布的《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》)点燃了公众的身份代入感;电影《哪吒2》的热映不仅因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台词,更因观众自发票房冲榜,体现对“我们”力量的集体认同;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发售前的千万人期待,则承载着国产文化突围的“我们终于行了”情绪。这些来自文娱、商业和体育的现象级案例表明,每一次爆款都是情绪的精准击中,情绪共振正发生在生活的每时每刻。

面对这股浪潮,品牌如何有效接住用户的情绪?路径在于敢于行动和深度融入。首先,回应社会热点中的“每个我”:如自由点在卫生巾安全讨论中,通过态度海报和高铁免费发卫生巾的行动,将女性困境的关照落到实处,展现洞察力。其次,理解年轻人的新表达语法——面对“卷不动躺不平”的现状,他们用“牛马”、“班味”、“偷感”等抽象幽默自嘲,品牌需“看不懂但先加入”。用同频语言回应是关键:多邻国的“邪恶猫头鹰”劝学、闲鱼的“卖门”精神避风港、转转的“抽象搭子”人设;宜家“牛马都爱收纳”海报、双汇粉红小猪闯职场、乐乐茶插画诉社畜心酸——这些品牌以年轻人的语境完成了真实连接。最终,建立信任关系:通过“听劝”和提供情绪价值,从支持用户情绪出发,走向双向奔赴的信任,托举用户的自我认同。

情绪,是品牌与用户之间创造精神连接的通用语。在商品同质化和信息爆炸的时代,脱颖而出的并非音量,而是深度——用户渴望被看见、被回应,需要“你懂我”的证明。正如韩炳哲所洞见,“今天,我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,而是情绪...对情绪的消费则是无边无际的。”因此,“无情绪,不营销”已成现实,情绪营销不仅是策略,更是开启品牌与用户信任通道的钥匙。品牌唯有在经营中保持敏感,找到体现理解的沟通场景,才能从情绪共振走向品牌共赢。不懂此道的品牌,终将被时代淘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