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洋天承

创新传播 · 创意内容品牌赋能综合服务商

首页 行业动态

2025年品牌如何做用户洞察浩洋天承 2025.04.03

洞察的本质是理解人性的艺术,用户洞察的底层逻辑并未改变——它仍是对“人为何选择”的持续追问。无论是奥妙重新定义童年自由,还是奔驰解构性别标签,所有优秀案例的共性在于:用商业语言回答人性命题。当品牌能够跨越数据表象,触摸到群体情感的共同脉搏,便真正掌握了穿越周期的传播密钥。

1729098675206.jpg

一、用户洞察的核心逻辑与价值定位
1.定义重构:从表象到本质的战略工具
用户洞察是通过产品价值锚点与品牌基因识别,结合社会文化符号或群体行为模式,构建具有情绪张力的传播策略的思维框架。其本质在于发现用户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,并运用“情绪势差”法则(正向强化或反向冲突)形成具有传播力的品牌叙事。
-商业目标:提升战略杠杆效应,实现资源精准投放与传播效率优化。

-底层逻辑:以用户需求为起点(根),产品为需求满足的载体(桥梁),最终沉淀为品牌资产(复利)。如福特案例中,“更快的马”是表象需求,“高效出行”才是本质需求。


2.洞察与观察的差异解构
-观察维度:记录可见行为(如“父母因孩子弄脏衣服而责备”),回答“发生了什么”。
-洞察维度:挖掘隐藏动机(如“脏衣服象征童年自由与成长”),回答“为什么发生”。

-关键转化:将碎片化观察转化为系统性认知,例如舒肤佳从“洗手”动作中提炼家庭情感符号。


二、用户洞察的四步方法论
1.锚定品牌与产品的价值原点
-围绕两个核心命题展开:
-功能价值:产品解决了用户哪些具体痛点?(如奥妙解决衣物去污难题)
-情感价值:品牌如何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?(如奔驰以女性工程师历史传递平等理念)

-实践原则:避免脱离品牌基因的“伪洞察”,例如全联超市紧扣“省钱哲学”而非盲目追求时尚调性。


2.捕捉高共鸣社会文化现象
-筛选标准:
普遍性,跨地域、跨人群的共性行为,春节团圆、长辈卫生叮嘱
根植性,文化基因中的本能认知,“洗手=健康”的集体潜意识

情绪触点,能激发群体情感共振,父母失忆仍保留爱的本能


3.构建情绪势差:传播的催化剂
-反向冲突式:打破固有认知框架,制造戏剧性反差。
-应用场景:需重塑用户认知时(如“脏衣服≠坏孩子”)。
-案例:奔驰妇女节广告以“拒绝首位女性标签”挑战性别偏见。
-正向深挖式:强化既有情感认知,引发深度共情。
-应用场景:需巩固品牌情感属性时(如“洗手=家庭关爱”)。

-案例:央视公益广告《打包篇》通过老年痴呆父亲的饺子记忆放大亲情本能。


4.逻辑演绎:从概念到传播的转化
-故事化叙事:将抽象洞察转化为具象场景(如奥妙广告中孩子与母亲的对话冲突)。
-符号化绑定:将社会现象与品牌强关联(如舒肤佳将“洗手吃饭”升级为家庭文化符号)。

-反差式表达:通过对比强化观点(如全联超市“省钱=生活智慧”的宣言式文案)。


三、经典案例的范式解读
1.奥妙#Dirt is Good:冲突重构范式
-洞察路径:
产品痛点(去污)→社会现象(家长责备弄脏衣服)→情绪势差(脏衣背后是成长自由)→传播符号(“童年不应因干净受限”)。

-效果逻辑:通过冲突转化(从“清洁难题”到“童年权利”),将功能卖点升级为价值观输出。


2.奔驰妇女节#是women更是我们:认知颠覆范式
-洞察路径:
品牌历史(首位女性汽车工程师)→社会现象(女性成就标签化)→情绪势差(拒绝“唯一”追求平等)→传播符号(“我们”取代“她们”)。

-效果逻辑:以品牌基因回应社会议题,将商业传播转化为社会价值倡导。


3.舒肤佳#洗手吃饭:文化符号范式
-洞察路径:
产品功能(除菌)→社会现象(家庭饭前洗手仪式)→情绪势差(唠叨背后的代际关爱)→传播符号(“洗手=家的呼唤”)。

-效果逻辑:将日常行为升华为文化仪式,使品牌成为情感传承的载体。


四、用户洞察的长期价值与践行守则
1.商业价值维度
-效率提升:通过精准洞察减少资源浪费,如奥妙以单一传播主题覆盖多元场景。

-资产沉淀:持续积累品牌文化符号(如舒肤佳“洗手”成为代际情感代名词)。


2.实践原则
-深度而非速度:如央视《打包篇》耗时数月跟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。
-动态进化:2025年需融合行为大数据与AI情感分析技术,但核心仍在于人性理解。

-拒绝套路:避免机械套用“冲突模型”,需根据品牌阶段选择势差类型(如新兴品牌适合反向冲突,成熟品牌适合正向深挖)。


3.终极检验标准
-用户是否产生“这正是我想说却未说出的话”的共鸣?
-品牌是否通过洞察构建了独特的文化话语权?